教育是有痕迹的

2020-08-05 13:37:27 来源: 阅读:-

煦海与我联系,请我为他的新著《跟情绪做朋友——教师情绪管理与成长》(陈煦海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写个书评。我有些犹豫,我从未认真读过一本心理学著作,基本算是“心盲”,担心评不到点上,但还是爽快答应。首先我正在撰写教育反思一书,涉及社会及学生心理现象的分析,正好可借此机会弥补自己的短板。其次,煦海本身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读书种子,他从一个贫困乡村的孩子王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从一个普通中师生到中国科学院博士,经历了怎样一个心路历程,好奇的我也想一探究竟。此外,“跟情绪做朋友”,除书名让我好奇外,也想从中得到迷津的指点,让我这个情绪型的人,后半生能与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

实不相瞒,在我阅读之前,由于偏见还是有些心理排斥。最初认为心理学就是偏僻生硬的术语加上枯燥乏味的阐释,但当我读了这本书后,完全改变了我先前的认知。平易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解读,给人清新顿悟之感。这是一本专门为中小学教师撰写的通俗读物,可读性强。所举案例,大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给人似曾相识、感同身受的感觉。作者虽年纪不大,但阅历丰富,先后在村小、完小(镇中心校)和重点高中教过书,又是心理学大师的得意门生,这一独特优势,使他这本书具有顶天立地的效果,既有最新心理学理论的支撑,又非常接地气。作者是一位大学教师,但他对基层教师最了解,深知基层教师最需要什么,想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造福中小学教师,让他们“借此增加自己心智的灵活性,用智识和幸福助推我们在食物链上的攀爬”。如何用智识和幸福助推中小学教师?作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这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我们不要想当主子凌驾于情绪之上,而是摆正了身段去跟情绪做朋友!”这也是本书的主题。

读完此书,我突然想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南非有一个部落酋长,心地善良,性格温和,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但他的儿子脾气却很坏,对家里的女仆和干活的园丁动辄就责骂,甚至毒打。酋长为此忧心忡忡,为扭转其暴躁性格,便找来一把铁锤和一袋钉子交给儿子说:“孩子,每当你控制不住要发脾气的时候,就把一颗钉子钉在咱家后院那棵桉树上。”

男孩第一个星期在桉树上钉下了20颗钉子,第二个星期钉下了15颗。之后,数量逐渐减少。有一天,男孩对他父亲说:“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比在坚硬的桉树上钉钉子要容易些!”每次他费力地钉上钉子后,心中的怒气便随之消失了。后来,这个男孩再也不乱发脾气了,父亲带着他来到后院,让他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然后指着桉树上一个个钉孔说:“钉子是拔出了,但留下的伤疤,永远不会消失。孩子,宽容地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吧!不要在任何人心中留下疤痕。”这位父亲真是一个高明的心理医生。这个男孩是谁?他就是南非伟大的黑人总统——曼德拉。

曼德拉的故事告诉我们,与情绪做朋友,学会忍耐与宽容,不仅会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也会让自己变得成熟与快乐。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教育是有痕迹的,教育者要学会尊重孩子,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人格。否则,就会给孩子心中留下永远的疤痕。可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学会跟情绪做朋友,应该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必修课,这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有一句谚语叫“冲动是魔鬼”,意思是说,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绪,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教师若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绪,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伤害,甚至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幸福。

那么,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本书二、三部分分别讲了“积攒跟情绪做朋友的本钱”“练就跟情绪做朋友的胸怀”。如何“积攒跟情绪做朋友的本钱”?作者提出两个关键办法,一是征服现实,二是调整欲望。所谓征服现实,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强大,成为知识渊博、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优秀教师。这样的教师,学生欢迎、家长信任、社会称赞、同行认可,自然就不断体验到自己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所谓调整欲望,就是对自己准确定位,期望值不能太高,目标不能过大,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很多,既要有所“追求”,但又不能“苛求”;既要努力做到“不凡”,但也不要拒绝“平凡”。凡事顺其自然,不要给自己频繁“加压”,也不要跟自己无谓“较劲”,要学会善待自己,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书中提出的建议,案例生动,操作性强,其中不乏我自身的影子,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要事第一,高效利用时间。这是作者给出的积攒跟情绪做朋友的第一技巧。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少教师几乎将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于备课、改作业和管理学生,专业提升的读书时间没有了,能力提升的反思时间也没有了,甚至自己的孩子也无暇照顾,换来的却是持续走低的成就感,职业倦怠越来越严重,心理健康逐年下降。为什么会这样?我曾进行过调研,原因很多,归结起来大概有:满足于现状,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将成功想象得太难,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等。我认为,凡是说没时间读书的人,大多是平庸者为自己惰性辩护的漂亮借口。很多人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时间利用的效率低。

第二,培养同理心,建立人际信任。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对方的感受与看法,然后做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建议或结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这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事业成功的诀窍,更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当与对方发生争执前你是否做到换位思考?学生犯错后你是否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这种社会撕裂现象在下一代如何避免?如果真正做到用同理心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去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不会成为问题。生活中,多一点儿感激,就会少一些怨恨;多一点儿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多一点儿宽容,就会少一些矛盾。请把同理心装在心中,静静融化,慢慢扩散吧。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庞友海 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荐阅读:华硕超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