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2020-04-20 10:28:44 来源: 阅读:-

播出十多天,《清平乐》口碑两极分化。


有说画面精美、制作用心的,也有说节奏缓慢、剧情平淡的。作为正午阳光今年出品的首部大剧,《清平乐》从开播起就引发了大量关注。但与话题度不符是它略显惨淡的收视率。据广电视听大数据,上周《清平乐》的综合收视率为0.519,不及同期在播的《如果岁月可回头》和《冰糖炖雪梨》。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从播放量上来看,《清平乐》的成绩也远不及去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知否》是优爱腾三家联播,《清平乐》是一家平台独播,我们就取这两部剧上线七天后在这一家平台上的播放量进行对比,得到结果如下: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清平乐》原名《孤城闭》,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的一生,从开拍起就被外界看作历史正剧。由于这几年政策持续收紧,古装剧上星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历史题材。《天下长安》《霍去病》等历史剧已经积压了数年,仍未播出。市场呼吁一部口碑和热度兼具的历史剧。


除《清平乐》以外,今年还有几部历史剧待播,如李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欢瑞世纪的《山河月明》等。前几年在市场上几乎绝迹的历史剧,能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吗?当下的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要市场还是要史实?

《清平乐》背后的历史剧创作之困


目前网上对《清平乐》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剧情上。开播第一天,就有人质疑《清平乐》节奏慢、剧情平淡。光是宋仁宗执意要找生母的故事就讲了整整一集。其后宋仁宗和太后之间的博弈,也慢悠悠地推进了五六集。直到第八集,本剧的女主角曹丹姝才正式成为皇后,故事进入主线。


但之后的剧情依然推进缓慢,宋仁宗和皇后之间的爱情被网友形容为“拿着月老的红线在拔河”,几集过去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至于朝堂的部分,《清平乐》朝堂戏份多为大臣议政,大段大段的古文对白着实考验观众的耐性。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没有极致的人设,缺乏强烈的戏剧冲突,《清平乐》和以往大家熟知的历史剧风格迥异。在大众印象里,厚重的历史剧要么展现帝王金戈铁马的一生,要么呈现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争,但《清平乐》却用了大量篇幅展现北宋的风土人情,画面构图考究、服化道精致,故事性却相对较弱。


这自然和剧集所选的时代本身有关。相比观众熟知的康熙、雍正等帝王,宋仁宗以仁德著称,执政期间天下太平,未经历过太多波折和起伏。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宋仁宗往往被作为背景板,衬托同时代的包拯、范仲淹等人,《清平乐》是国内第一部以宋仁宗为主角的电视剧。


为了丰富主角的形象,《清平乐》对宋仁宗进行了一定的拔高和美化。刚出版了新书《宋仁宗:共治时代》的历史学者吴钩就表示,“真实的仁宗要庸常得多,有着常人都有的缺点,而缺乏雄主之高深权术。”


为了强化戏剧冲突,编剧也对真实历史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历史上的宋仁宗是在李宸妃去世后才知道其为自己生母,《清平乐》中的宋仁宗却在李宸妃在世前就知晓了自己身世,并在大臣的阻拦下未与其相见。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其实大家熟知的康熙、雍正等帝王的很多故事,都是后代加工改编过的。包括《三国演义》中很多精彩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等,也有很多虚构成分,关键还是看编剧如何平衡。“正在从事历史剧创作的编剧成长告诉娱乐资本论。


为了平衡好市场、史实和政策,《清平乐》的编剧做出了种种努力。剧中对北宋风貌的还原不可谓不细致,很多道具的细节也引发了历史粉的考据热情。最终历史是还原了,但故事却不够“市场”,和年前被历史粉围攻丑化朱元璋的《大明风华》形成鲜明对比。


“我现在写历史剧时,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史料中,要照顾当下观众的审美,让观众对角色产生共情。”成长说。过于拘泥历史没市场,戏说太多又容易被粉丝诟病,再加上审查上的掣肘,历史剧走到今天,创作困境愈发明显。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从朝堂到家庭,

历史剧中的个人生活和女性角色


历史剧的黄金时期发生在世纪之交。1999年的《雍正王朝》、2001年的《康熙王朝》、2005年的《汉武大帝》……这类主旋律历史剧往往以经典历史人物为线索,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多半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传递家国情怀的重任。


从内容上来看,《清平乐》的叙事规律更接近这类主旋律历史正剧,皇帝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剧中也会探讨政府与百姓、皇帝与官员的关系。但和以往的历史剧相比,《清平乐》明显更侧重于讲述帝王个人的家庭生活,而非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争。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比如,厚重的历史剧往往会加入制度改革、国防建设、反腐倡廉等时政内容,矛盾冲突也常汇于此,如《大明王朝1566》开篇就写严党和清流在“改稻为桑”问题上的争执。《清平乐》开篇却把重点放在了人性和宗法的冲突上,宋仁宗受制于礼法不能去看望生母。


其后众臣为皇帝选后,千挑万选出一位曹皇后的故事,也重在表现皇帝在礼法和制度约束下的身不由己。这种阐释角度并非不可,但和《大明王朝1566》中探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相比,未免理学味儿重了些。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观众对礼法冲突并不感兴趣,对大臣们的朝堂议事也兴味索然,最关心的还是宋仁宗和曹皇后、张贵妃等女性的情感纠葛,后期宋仁宗女儿徽柔和内侍怀吉的爱情故事,也是剧方的一大宣传点。这和以往历史剧引发的讨论并不一样。


对于这样的变化,编剧成长表示,“内宫连着外朝,很多时候所谓的家庭戏、后宫戏和朝堂戏都是一体的。再加上现在电视剧受众主要是女性,编剧增加家庭戏也很正常。”更重要的是,大多数观众看历史是为了“看现在”,聚焦在帝王的个人生活上更容易引发大众的共鸣。


在此之前,《军师联盟》《大明风华》等历史剧也是这么做的。《军师联盟》中司马懿和妻妾的“三角恋”,《大明风华》中的“朱家五子”的闹腾日常,都很接地气。以更生活化的视角展现历史人物,这是创作者照顾到观众的观剧习惯主动做出的改变。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大明风华》截图


除了加重家庭戏和感情戏的比重外,历史剧的另一个变化是女性形象更为突出。在《清平乐》中,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关心治国之道多于儿女情长,属于“事业型”女性。《军师联盟》中,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个性刚烈、泼辣果敢。而在以往的历史剧中,女性多为帝王将相的欲望符号,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


这种女性形象的演变,有意无意地顺应了当下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在以男性为主的政治戏和以女性为主的宫斗戏之间,历史剧创作者正在努力平衡。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历史剧的未来:严肃正剧小众化,

将涌现更多新类型


对于历史剧今后的发展,编剧成长很清楚,属于历史正剧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历史剧得和某些流行的类型结合,才能顺应当下的市场。


从外部环境来看,拍摄历史正剧的风险越来越高。投资大只是一方面,越来越冷的市场才是“压垮”历史正剧的最后一根稻草。“费这么大的劲,好不容易拍出了一部精致的历史剧,却没什么市场反响。这会让投资方、制作方和创作感到很大的挫败感。”成长说。从发行销售的角度来说,如今投拍历史剧也并非一个商业上的好选择。


是大家越来越看不下去历史剧了吗?或许真正的原因在于受众分化。在电视台时代,精英们把持着话语权,人们的娱乐消费选择也有限,历史剧的走红乃时代造就。如今精英权力下放,娱乐消费空前繁荣,市场反馈机制也越来越健全,历史正剧被“扫入故纸堆”也是时代必然。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历史剧虽然越来越小众,但在互联网时代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受众。2017年,积压两年的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在B站上线后迅速走红,随便点开一集就有上百人同时观看。《三国演义》等经典老剧在B站也深受年轻人追捧,二创视频很多。


《清平乐》遇冷,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B站《大秦帝国之崛起》截图


政策上的约束也是历史剧越来越难拍的一大原因。此前娱乐资本论采访过《大明风华》的制片人,《大明风华》把故事重心转向了家庭。尽管如此,最终成片还是经历了九次送审,删减了部分残酷内容才得以播出。


在成长看来,虽然传统的历史正剧走向衰微,但像《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这类具有历史品相的剧会越来越多。“《琅琊榜》虽然是架空,但剧中三个皇子争位,就类似《雍正王朝》里的九子夺嫡,所谓的悬镜司则脱胎于历史上的东厂。”成长说。而加入刑侦元素的《长安十二时辰》,也是拓展新类型的有益尝试。


另外,随着明清等历史朝代的故事被过度挖掘,唐宋、魏晋等朝代开始受到创作者的关注。今年就有以北宋为历史背景的《清平乐》和《大宋宫词》,这意味着更高的投资成本。“开掘一个新朝代并不容易。清宫戏可以沿用以前的制式,但开拓新朝代得做大量研究,道具也要重新制作。”成长说。


结合如今影视行业持续下行的现状,今后高投资高风险的历史剧制作环境会愈发艰难。在创作端,受众审美的多元化和越来越严苛的审查环境也为编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剧的宏大叙事时代已然过去,如何以更新的视角、更小的切入点讲述历史,在政策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是所有历史剧创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苹果7苹果8对比